第一年总结自己过去一年观影的十佳影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院线华语片、院线引进片以及非院线片,各选出十部。
院线片的选取范围是2017年在大陆院线上映的电影,不包括重映影片。
非院线片的选取范围是在2017年出了网络资源的影片(如果电影是2016年的,2017年才有网络资源,也算在内)。
其实这里面有27部影片去年就选好了,一直在等如《每分钟120击》、《伯德小姐》这样的电影节片或者颁奖季热门影片的熟肉资源,所以晚了一周时间。
院线华语片
从2017年看过的61部院线华语片中选出
1. 嘉年华
很多人都喜欢拿这个电影和韩国的《熔炉》、《素媛》相比。可惜它是永远不可能带来《熔炉》造成的那种社会效应的。除此之外,它的艺术水准远在两部韩国电影之上。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懂得克制,如果导演把过多的情感以人物的哭外化出来,那她就很难让影像去承载情感,除了让观众跟着一起哭之外,能去反思的东西就少了很多。导演冷下来,作品才会热。我最喜欢的是影片的结尾,当象征着女主角小米内心戏的梦露雕像在画面上露出一角,我的心跳也随着逐渐增大的背景音而越跳越快,直到片尾字幕全部走完才平静下来。《嘉年华》上映期间关于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事件的调查结果也公布了,剧情和电影一模一样。那一份蓝底白字的东西难道不是一场嘉年华的保障吗?
2. 皮绳上的魂
今年给我最大惊喜的华语片就是《皮绳上的魂》了,是院线华语片里最大的遗珠。八月的某一天在看完《二十二》和《杀破狼·贪狼》之后,剩下的时间不知道做点什么,于是抱着看一个艺术闷片的心态买了一张《皮绳上的魂》的电影票,结果开头一个致敬莱昂内的分镜就让我肃然起敬,看完当即认为它就是保护月的最佳电影,第二天想要解读影片中构造的四层时空,考虑到排片进一步被《战狼2》压缩,赶紧去电影院完成了一次二刷,有意思的是在取票的时候听到旁边有人在聊《战狼2》时说到:“你才看了三遍?我都看了五遍了!”。二刷之后依然很兴奋,赶紧发了一条朋友圈向别人推荐,结果只收获了寥寥几个赞而已。
说回到影片,它是由两部短篇小说:《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和《去拉萨的路上》改编成为一部电影的。张杨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张扬的似在轻描淡写中建立了三层时空,通过符号自如切换。当掌纹地作为一个麦格芬把我导向故事的结尾时,我突然明白,这或许也是以转型姿态带来两部藏地影片的张扬作为创作者自身的焦虑。之前我说了二刷是想弄清四层时空关系,但影片明确交代了的只有三层关系,有四层是张杨接受采访时自己说的,以我的理解,结合现在的张杨对藏地文化、神秘主义的迷恋,第四层时空恐怕是以上帝视角展开的:开篇的航拍镜头即可以理解成是以上帝的眼睛在向下看。但这么说,总有一丝过度解读之嫌。
3. 一念无明
从病友片的维度上看,堪称是一部香港版《海边的曼彻斯特》,情感处理上颇有亮点。我印象最深的是开篇余文乐在好友婚礼上的一番讲话,从一个躁郁症患者的口中说出,看似是他有病,仔细想想,余文乐说的话是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成年人却要默契般的一同装糊涂。而台下那些说余文乐有病的人,恰恰证明了他们自己才是有病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结尾选择的开放式结局,到最后一刻你都不知道社会究竟有没有接受他,这个开放式结局让我想到了《狩猎》,这真的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
4. 暴雪将至
首先这是一部艺术片,其次是一部犯罪悬疑片。影片的一切都以美学表达为优先,所以并不推荐给所有人。调性像极了《白日焰火》,最后的片尾长字幕的「特别感谢」一栏的第一位也是《白日焰火》的导演刁亦男。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片,影片被诟病的最多的是逻辑硬伤,硬伤之多堪比今年另一部台湾的悬疑片《目击者之追凶》,但后者由于是一部类型片所以一旦进入了正确的轨道上逻辑问题就容易被忽略了。
5. 绣春刀II:修罗战场
在《皮绳上的魂》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是国产保护月最好的电影。即使在年底回看,我也觉得它是过去一年国产纯商业片里最好的作品。如果抛开票房不论,《绣春刀》系列是这几年比较成功的新IP之一。可惜这话是我说的,是否成功还是票房说了算。《绣春刀2》是一个披着动作片外壳的政治惊悚片,导演路阳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自己也这么说了。这一部不再是第一部的三兄弟阋墙的故事,主要以张震扮演的角色沈炼为中心,刻画大时代下小人物命运无法把控的悲哀。说些题外话,今年我看到一篇徐皓峰的采访,谈到了武侠片的类型死亡的事情,就像好莱坞六七十年代的西部片死亡,即使之后再有成功的西部片,也不会有大规模的西部片制作。而国产的动作武侠片也处在一个类型死亡的时刻,这些年偶有不错的动作武侠片,《绣春刀》系列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大部分观众看到这种类型就不会买票,而看到《战狼2》《羞羞的铁拳》这种电影就会趋之若鹜,这是市场决定的。
6. 不成问题的问题
由老舍先生同名小说改编而来,故事虽发生在抗战时期,当今看来仍有极强的讽刺意味。它对于国人的性格特点,职场的生存哲学剖析的非常到位,恐怕这一直就是中国人的特点,所以不管故事发生在哪个年代,它都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基本上没有使用比中景更小的景别,观众就像始终在一旁围观这一出出闹剧。在到处都是手持摄影的今天,这也是另外一种不常用但能有效增加临境感的方式,不过这种方式就没有手持摄影那么通用了。
7. 大护法
国产动画电影里的上乘之作,虽然自评为PG13级,不过一批大号都说这是国内首部成人动画。其实没有多少限制级镜头,血腥程度也是R级未满,题材摆脱了低幼,剧作上有一些春秋笔法,可能这才是称为成人动画的原因。有意思的是,尽管目前国内的三维动画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包括《大护法》在内的今年口碑较高的两部国产动画还是选择了二维。《大护法》在美术风格上也延续了导演不思凡过往作品的风格,人物角色线条分明的同时,景色有一种传统国画的感觉。另一部动画是《大世界》,原名《好极了》,画风很猎奇,已定档明年初。
8. 英伦对决
国庆档“五强”里就这一部和《追龙》还值得一看。这是国庆“五强”里我最晚看的一部片,但却是给我惊喜最大的一部,是成龙近年来最好的作品。成龙的角色设定和《飓风营救》中连姆尼森的角色比较接近。和《绣春刀2》不同,这是一部实打实的政治惊悚+动作片。由成龙来负责复仇线,布鲁斯南负责政治惊悚线,故事在紧张的情绪里有条理的推进,当这一切矛盾看似化解的时候,故事落在了成龙一角是生是死的开放式结局上面,将紧张的情绪贯穿了影片的始终。
9. 拆弹专家
邱礼涛今年有四部新片,质量参差不齐,这是我觉得其中最好的一部。当天我把这部电影和《银河护卫队2》《摔跤吧爸爸》连看,创下了上半年在电影院观影的数量记录。这是一部纯粹的香港反类型、反英雄电影,它的所有套上类型片的公式,再一一打破的东西,在我看来都是亮点,尤其在如今这个人人高喊“香港电影已死”的时代,今年邱礼涛还是拍出了很不错的《拆弹专家》和《原谅她77次》。
10. 相爱相亲
张艾嘉用亲情和爱情织了一张网,把老中青三代人聚在同一个空间里,时而疏远时而紧密,仍然流露着少女的情怀。在这个网的下面是冷漠的社会,网里的人似要说什么,少女却无法如一个青年般愤激,故称其为撒娇式讽刺。
院线引进片
从2017年看过的44部院线引进片中选出
1. 海边的曼彻斯特
在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影片,很多人称之为年度第一丧片,可能是很多病友片都内置了丧的特质。或许一开始你会因为看到卡西阿弗莱克饰演的李像个傻子一样拒绝雇主的性暗示、在酒吧看到有人看了他一眼就上去打人而感到好笑,而后由于哥哥去世,他不得不回故乡,并由此慢慢揭开了他不愿意回故乡的原因以及他的过去,最后再回想前半段里李的各种反常规行为,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和前妻重逢是全片的最高潮,两人精彩的对手戏之外,是妻子再嫁而李没有走出阴影的悲哀。《一一》里有个金句“电影发明之后,人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过来人会用他们的人生经验告诉你,忘记伤痛吧,一切都会过去。而《海边的曼彻斯特》用李的故事告诉你,真正的伤痛是不可能忘记的,无法走出伤痛也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如果你想安慰李,就让他一个人待着。
2. 银翼杀手2049
老实说基于对维伦纽瓦的信任,我对新版银翼杀手的期待度原本就比较高,大体上它也很符合我的期待。维伦纽瓦在讨好老版影迷和保持自己风格之间找到了平衡。摄影方面在都市场景中保留了老版的霓虹美学,在野外场景依然是维伦纽瓦从第二部长片《8月32日》就开始采用的大全景加留白的构图方式,在这部影片里和高司令饰演的新银翼杀手的角色尤为契合。新版有许多呼应老版的梗,比如哈里森福特饰演的老银翼杀手的老伙计在高司令来找他时折了一个纸马,不仅在新版中与木马暗合,也一下子就让观众想起了老版里的重要符号:纸独角兽。影片承袭老版世界观设定的同时,又在很多细节处精心打磨,老版的影迷会很过瘾。同时它保留了观众对影片解读的空间,每一处闲笔,至少都有一种解释能说得通。《银翼杀手2049》能不能像《银翼杀手》一样成为影史经典,十年后就能知道了。
3. 敦刻尔克
诺兰试图转型之作,不再用大段的台词跟观众解释,而是用一系列新的尝试去演绎危难时刻小人物的求生本能。没有一个正面镜头的敌军、从不停歇的汉斯季默的配乐、三条时间线的交叉剪辑都可以当作噱头,输出主旋律才是真正目的(开玩笑)。顺带一提,《芳华》里面的越战长镜头也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敌军镜头,我相信那是考虑到审查因素而不是冯小刚的探索,因为那场战争在影片里甚至都没有告诉观众是越战,即使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诺兰以往有很多电影因为把故事讲的太清楚,失去了很多看第二遍的价值(今年引进片里有一部口碑很高的《看不见的客人》也是一样),但《敦刻尔克》绝对是一部值得看两遍以上的电影。不可否认诺兰一直都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导演,一部《敦刻尔克》还不足以让他转型。
4. 天空之眼
又一部国内比国外晚了一年上映的影片,貌似这样的影片质量都比较高。剧作很精巧,从执行层到决策层每一层之间的暗中博弈,到接连不断的危机事件,整部电影很流畅。通过一个核心事件来制造一个道德困境:打击恐怖分子和不伤害平民百姓,哪一个更重要?导演没有直接给出自己的答案,而是通过一场场冲突,强化了大国和小国之间的对照,观众们心中应该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5. 寻梦环游记
我喜欢的不是它温情的部分,它甚至不如那一部“政治不正确”的《在这世界的角落》打动我。我喜欢的是它里面所有的奇观,金橙色的树叶搭成的奈何桥、不再以惊悚形象示人的骷髅、还有红配绿的野猴子。如果说电影就是造梦,那《寻梦环游记》就给了我一个安详的梦,让我想起已故六年的祖母,珍藏心底,即使是为了让她在奈何桥的另一边长存,也不敢忘记。
6. 恐袭波士顿
改编自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案的真实事件。今年引进片里有两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美国主旋律片,除了这一部,还有一部让我在电影院泪目的《勇往直前》,没进入我的年度十佳,但也很推荐。《恐袭波士顿》在内地定档前的译名是《爱国者之日》。导演彼得·博格通过手持摄影和真实新闻素材的混剪营造出很强烈的临境感,我其实挺反感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以各种理由运用手持摄影的做法,我觉得临境感不是拿着摄影机晃来晃去晃出来的,影片开头跟随马克沃尔伯格饰演的警察的视角,在第一场缉凶戏中马克沃尔伯格用力过猛,在扯着蛋的同时也试图让观众进入这部电影,再由他的视角介入马拉松,进而以全知视角讲述事件的始末。除了美式主旋律,片中也有州警始终守候着遇难小孩遗体的镜头表达,这种感情是普世的。
7. 摔跤吧爸爸
国内晚了半年上映的印度神片,火爆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影片价值观的激烈讨论,对于一个年度被谈论最多的院线片之一,我就不多说了。
8. 声之形
自打《你的名字。》在国内火了之后,后来引进的日本动画电影似乎都喜欢拿着前者做宣传,然后就是在一整叫骂声里收获惨淡的票房。我没有看电影院的大幅度删减版,不知道叫骂的原因里删减占了几成。其实《声之形》在我这里比《你的名字。》高了一个档次。影片半小时之后几乎全都是校园霸凌者的自我救赎,大量主观镜头的视点都是45度角俯视,这是一个低头才有的视角,导演在这些方面花的心思是我在如《你的名字。》之类的其它电影里面看不到的。
9. 至暗时刻
乔赖特又以一部高水准作品示人,摄影风格与构图始终契合着片名《darkest hour》,也有几处在听觉处理上的尝试,最有代表的一幕当属丘吉尔致电罗斯福的那场戏,摄影机先与丘吉尔处于同一空间,随后拉到全景,两边是一片纯黑,先在视觉维度将丘吉尔与观众隔绝开,随着罗斯福在电话里一本正经的调侃,丘吉尔的声音也变成了通过电话传出的声音,似在摄影机与丘吉尔之间立了一块大玻璃(脑补监狱探监两人隔着玻璃用电话交流的样子),又在听觉维度上将丘吉尔和观众隔绝开,将前者推向真正的至暗时刻。也因这场戏有“篡改历史,丑化美国”之嫌,愤怒的美国人民在 IMDB 上给此片打出了5.8分,什么概念?《羞羞的铁拳》在 IMDB 是6.5分
10. 天才枪手
《死侍》之后我最喜欢的混搭类型片,泰国的青春片是他们最成熟的类型片,恐怖片也以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但谍战悬疑片是我此前几乎没有看过的。这一次他们正是很好的融合了校园青春片和谍战悬疑片。影片的前半段是双线平行剪辑,散点叙事加上象征时间线回到正轨的境渊画面,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公民凯恩》。另外它的每一场作弊戏都很有形式感,这样做的坏处是降低了可信度,好处是把每一场作弊都拍成了一场紧张刺激的谍战,极大的提升观众的类型满足感。
非院线片
1. 三块广告牌
黑色幽默、反类型、话痨、fuck满天飞,这些关键字让我想到了昆汀,也让我想到了科恩兄弟。同时这些也是《三块广告牌》的导演马丁·麦克唐纳所有长片作品的特点,让我这个昆汀和科恩兄弟粉看的非常过瘾。我其实很讨厌一些话痨电影,说着各种我体会不到的美式笑话。昆汀的话痨高级之处在于一场话痨戏把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都展现了出来,为人物的行为逻辑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而马丁·麦克唐纳的话痨高级之处在于,总能在话痨中很顺理成章的穿插两句对下文事件的铺垫。并且他的所有长片都是自编自导的,实属难得。这一部《三块广告牌》看前半段也和他的另外两部作品《杀手没有假期》《七个神经病》一样让我在黑色幽默里看到导演的小聪明,但看到后半段我发现导演的野心很大,他想表达的母题其实是类似《老无所依》那种的,以单一的犯罪事件看整个社会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以小见大,而当时看《老无所依》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奉俊昊的《杀人回忆》。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女主角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也曾凭借出演科恩兄弟的《冰血暴》拿到了奥斯卡影后。
2. 木星之卫
这又是一部关于难民的电影,据说世界电影三大政治正确是美国的黑人、欧洲的难民以及中国的战狼。导演是匈牙利的戛纳系导演凯内尔·穆德卢佐,之前拍过以挑战传统伦理道德来探讨人性与神性的《性女贞德》、片名致敬了《white dog》的《white god》等,后者甚至有让人匪夷所思的万狗奔腾、百狗夜行等镜头。而这一部《木星之卫》几乎是由长镜头拼出来的电影,第一个长镜头是一场根本不知道如何做到一镜到底的丛林追逐戏,最后中枪的难民以耶稣受难的样子第一次腾空而起,摄影机也对这位穆斯林表达了足够的尊重——顺时针旋转了72*90度。随后摄影机的存在更加高调:移步换景的难民营长镜头、充满炫技意味的难民室内漂浮翻腾长镜头、诡异的从地铁隧道升到高空俯瞰爆炸后的街景的长镜头、体现调度功力的宾馆缉凶长镜头。最后难民再次以耶稣受难的形象漂浮在城市上空,引得街头众人围观,只有两个小孩和人群很不协调,玩起了捉迷藏,而影片也在小孩数到40的时候结束。为什么是40?因为不敢接近宇宙的终极答案呀。
3. 脸庞,村庄
今年最好的纪录片,由法国电影新浪潮教母瓦尔达和一个和戈达尔、王家卫一样喜欢戴墨镜的艺术家JR共同完成,镜头跟随两人一路上领略法国的普通人民的群像和JR的街头艺术,中间还穿插着瓦尔达对于新浪潮时期电影的怀念,最后以拜访戈达尔结束。看到88岁的瓦尔达还有这么温暖人心的纪录片,我只希望她可以活得更久一些。
4. 佛罗里达乐园
看到这张斩首构图的海报我就觉得恐怕是一个消极情绪的电影,影片一开始儿童们的恶作剧就让我想起了《巴黎淘气帮》,但是不带任何配乐的恶作剧以及一口一个“bitch”从孩子口中说出,我知道它绝对不是一部《巴黎淘气帮》那样的电影。越往后看,越对这些孩子产生了怜悯,他们的欢乐情绪是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里的那种情绪,这源自孩子的天真。但是和《无人知晓》的孩子群戏不同,它里面多了一个叛逆的年轻姑娘来承担成人的角色,这样就让孩子的天真和成人面对生活压力所选择的应对方式形成了对比,更强化了现实生活的残酷性。和《无人知晓》一样,它并没有把人物关系完整的呈现出来,而是选择了留白或是侧面描写,将重点只放在这个破碎的“家庭”上面。看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
5.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从今年它成为mtc最高分就开始关注,可能是期待值过高了,有一定心理落差。看这个在年末各种十佳榜单里屠榜的电影的时候,我想到了新好莱坞四大男星之一的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那部《毕业生》。这两个电影都是讲青春期性骚动的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相似性。只不过《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讲述的是同性。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本来就不少,这几年似乎是政治正确的大势所趋越来越多。这种电影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社会伦理片,极致就是《断背山》,一个是爱情片,极致是《春光乍泄》。这一部电影更加偏向于爱情片。年轻的男主角蒂莫西·柴勒梅德对于青春期性骚动的演绎我认为是好于达斯汀霍夫曼的。摄影风格始终都是年代戏的质感,轻微的暖色调也契合青春期的朝气。但我觉得它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通过父亲的一番话,不仅帮助片中男主也尝试帮助世界上其它的LGBT人群建立身份认同感。
6. 杰出公民
这是一部拉丁美洲的文人电影,调性像我喜欢的另一部阿根廷电影《荒蛮故事》。充满了讽刺意味,它跟随着主角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故乡小镇的人和成名后的主角不再相容的客观事实,它在刻画小镇人物丑陋面的同时也没有把主角立在一个绝对正确的位置,每一个人都有瑕疵,最终两种不同世界的二元对立把矛盾激化到了极点,而导演又以一个多义性的结尾给这出荒谬的闹剧画上了句号,给它的表意提供了更多的解读空间。
7. 在这世界的角落
当《你的名字。》还停留在中二少女拯救世界的时候,《声之形》关注到了校园霸凌,而《在这世界的角落》关注到了更底层的普通人民。这是一部「政治不正确」的电影。客观的说,它的确模糊了日本侵略战争的罪行。它把视角聚焦在战时日本后方的普通百姓。但如果是从后方百姓的视角出发,战争的目的本来就是模糊的。我不太想拿这种事做类比,如果你对于非教科书上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大概也能发现这种规律。这部电影依然是在讲述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在我看来它是一部没有政治倾向的电影,它就像一个诉说者,告诉你战时日本本土家庭妇女的生活状态。你能不能接受这个电影要看你是从人文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她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老百姓。
8. 人生密密缝
少数的讲LGBT但不是同性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少女心的电影。情感的处理很细腻,我最喜欢的一处是小女孩似乎看到了妈妈的时候一路跑回家,翻开妈妈的衣柜拿起衣服痛哭,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无人知晓》里面小雪躲在妈妈的衣柜里的画面,因为衣柜里有妈妈的味道。这比《鬼魅浮生》里那种亡夫之后吃饭吃到吐的长镜头更能打动我。
9. 方形
如果《木星之卫》是长镜头拼出来的电影,那《魔方》更像是几个小品的混剪,但始终围绕着对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的讽刺展开,小品式的喜剧点减低了讽刺的尖锐,但不同于张艾嘉的撒娇式讽刺,它还是加入了荒诞的符号和事件强化了文明与野蛮的对立。于是它以一种更容易让上流社会接受的方式出现,似乎变成了上流社会的集体自嘲。
10. 莫娣
这是一部真实人物的传记片,它的格局很小,故事也很简单,这种电影是十分考验演员演技的,演不好基本就是平庸的作品。我当时是冲着伊桑·霍克去看的,没有想到莎莉·霍金斯在全片中几乎是展现了碾压式的演技。其实今年的非院线片好电影也不少,选这一部作为第十名有一些私心,因为我因这部影片对莎莉·霍金斯路转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