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air21

风后力牧长回首

  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了,一直拖着没写。原本是想说说开始实习之后的感受,拖着的这段时间又有了新的感受,还有昨天巴黎发生了恐怖袭击,索性起了这么个标题,多写些别的东西。标题出自杜甫《可叹》。

Sec.1

  我实习已经五周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累。从五道口到团结胡,路上得花一小时十分钟左右,而且要在电脑前坐一白天,比较难受。我实习工作是iOS开发,工资日薪200+20元饭补,早晨10点上班到晚上7点。
  一个月差不多4000多,那时候我正在疯狂投简历,投了十几天大部分没消息,有些着急,又想到iOS开发岗位人家更看重项目和实习经验,想想那就先实习吧,当时在网上看到一大堆实习工作,工资水平大多在6000~8000,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投了这些也是浪费时间,就投了两个日薪200的,一个是我现在所在的创业公司,另一个是搜狐视频。搜狐视频比较有意思,给我打电话说iOS开发没坑了,问我c/c++或者JAVA有没有兴趣,我说只对iOS有兴趣,他顿了一下,说那我们来聊一会吧,我真的以为是“聊一会”,去了发现是面试,问了我一堆c++的内容,看我简历的时候其中一个面试官头也不抬斜着眼看我让我有些反感,简历上写的SpriteKit他不知道是什么(估计没用过Xcode),然后我就被拒了。后来想想,我是想应聘iOS,莫名其妙被分到了c++,还被莫名其妙的约过去然后拒了,哭笑不得。工资低点就低点了,我起初也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的,现在不急着赚钱。有趣的是我开始实习之后,九月份投的二三十家公司陆陆续续开始给我笔试通知了,然而我只想踏踏实实做完这份实习了。
  这家创业公司毕竟规模小,门槛低,很容易就进来实习了,我有过iOS开发经验,上手还算快,只是我刚开始的时候在用swift和项目用的objective-c混编,几周以后我已经变成用objective-c写代码的了(身不由己,混编的时候问题多多),尽管累,欣慰的是一直能在工作中学习到新知识,这也缘于我之前会的实在太少。

  我是逃课去实习的,虽然说逃课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我还是头一回逃的这么理直气壮。其实课我是早就不想去上的,我这人比较肤浅,也没有读研深造的觉悟,我的感觉是本科在教人就业,那研究生莫非是教人再就业?我没读过研不敢妄下定论,就说说本科吧。

Sec.2

  我的专业是软件工程,学校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这个专业在这个学校属于冷门专业,所以我的感受可能仅是个例,假如你也学的这个专业并且跟我的感受一样,欢迎对号入座。毕竟是本科,不像研究生有个方向,所以学的东西比较多、杂而且很基础。然后学科计划安排我们学习了C、C++、VB.NET、C#.NET、JAVA、JAVAEE、objective-c这些语言,最终都会演变为教你写文档,老师会告诉你你不可能一直写代码,以后都会转型当项目组长。我个人更喜欢敲代码,可能这个工作在整个金字塔里很低端,但是我乐在其中,足矣。客观的说,这个安排总体上是比较合理的,除了.NET我个人对其无感。C语言当入门语言、C++初始面向对象。不过老师能教的都很有限,即使是JAVAEE那门课,老师几乎是手把手教的,内容也不是很多。objective-c那门课可以忽略,因为大家没有设备,所以非常水,开那门课恐怕只是为了证明即使身处学校老师也知道当前的行情。还有三回小学期,第一回又学了一遍C语言(纯属浪费时间),第二回学了asp,第三回学安卓开发,后两回是从培训学校找人来讲的,我免修了不知道讲的怎么样。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自己学一些东西是比较困难的,你总要有至少一个主攻的方向,不可能学了这些皮毛就可以当一个全栈工程师。现在这个行业的大形式C和C++除非很精通不然很难找到工作,JAVA能做后端能做客户端,更多的是做安卓客户端,找工作还可以。oc我们相当于没学,不用说了。前端完全空白,所以html5都是自学的,node.js和angular.js什么的就不用说了,属于只闻其声未见其人。数据挖掘现在挺热,如若这辈子想在学校接触可能只有读研才有机会了。自学了python,为了写爬虫也学习了正则表达式,然而不常用,现在都快忘了。linux方面学校也不教的,我只会一些常用的指令,能在vim下生存,还不能用它提升工作效率,emcas只用ctrl+a和ctrl+e,因为包括浏览器地址栏、终端命令、Xcode等很多地方都可以用。最后是自学了swift,找到了这份实习。所以到了大学还得靠自己,倒不是说自律不在寝室打游戏,而是需要你自己去弥补从学校到工作这段不小的差距。当然了现在这个行业的大小公司都很多,你不弥补也可以找到工作。我觉得如果打算长久做这个行业,多了解一些是有必要的。
  简单来说就是学校的理论和工作中的实践脱节有些大,但是学校又在教你如何找工作,怎么就业,自相矛盾。

Sec.3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件事情,旁观者对它的态度会由于在现实中或者在网络上而有很大的差别。可能网络给了人们更多的发言权的同时也隐藏了屏幕后的那张脸。相同的情况下,网络上的人会表达看法,他在现实中可能选择沉默,这种现象我不知道心理学上有没有说法,我这个门外汉就不强行解释了。

  昨天早上醒来手机就被巴黎恐怖袭击刷屏了,不管是和平时期还是动荡时期,受苦受难的最终都是普通百姓。
  我看到墙外的社交网站上,很多人都给头像加上了法国国旗的蒙板,以此祈福。也看到了墙内的朋友圈里,我一个同学用英语发了状态祈福,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我突然想要看看她以前的状态,就翻了翻,在塘沽爆炸那几天,她没有发祈福的状态。一种说不清的感觉。
  2009年7月6日凌晨一点多新疆开始断网,到五点多基本上只能上疆内的网站了,我一直都很想知道外面的人是怎么祈福的,可惜我看不到。我知道肯定会有人说“那里是个乱地方,不要去”,然后给新疆人贴个标签。我也知道也有很多人在祈福。我不说那个地方或者那地方的人怎么样,那是我的家乡,我喜欢那里。7月5日发生的事情,那里的老百姓都是受害者,这里面能说的东西太多了。
  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
  就这样吧。

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