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4 关于梦

(观《红辣椒》)

我对《红辣椒》的印象很模糊,只记得混乱的、各种元素堆砌的游行场面,以及不断重复的走廊追凶的梦境,那场戏后来被诺兰干脆直接照搬进了《盗梦空间》里。此次是我第二次看《红辣椒》,也许是随着看的电影多了,我的观影水平也自然提升了,观看过程非常流畅、过瘾。

剧情上有两处我不满意的地方,其一是敦子和时田的感情线,缺乏说服力,大概是钢铁直男才能写出这样的感情发展。其二是理事长角色的黑化。理事长那个角色是最吸引我的,他的立场上有许多值得深挖的地方,比如说他要求敦子停止开发DCmini时说的“在深邃的梦境面前,科学可能不过是垃圾而已”。很可惜这一部分只是为理事长后来黑化成为梦境的守护者做铺垫。很讽刺的是瞧不上科技的理事长,同样是用科技在守护梦境。

我们常听到的关于电影的两种描述,一种是说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另一种说电影是造梦。笼统地看,电影史的脉络也可以分为这两类。苏联蒙太奇学派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德国表现主义是造梦;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好莱坞黄金时期是造梦。按照这种划分,今敏的电影自然也都是造梦,《红辣椒》则彻底是一部关于梦境的电影,而动画是最适合展示今敏想象力的形式,它比真人电影更自由,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物理逻辑。

《红辣椒》与后来的《盗梦空间》不同,没有多层梦境的设定,相比起来,诺兰更像是一个尝试在科学层面上向观众解释盗梦原理的理工男。《红辣椒》里的梦境更接近直觉上的梦,影片开头粉川的梦境在不同场景间来回切换,看起来也很像多层梦的嵌套,梦中梦的特点是做梦者以为自己醒来了,实则还在另一个梦里。而我们的做梦经验常常是不记得场景转换的过程,它就直接那么发生了。所以我将粉川的梦境视为同一个梦。今敏对这段梦使用了重复蒙太奇的方式让它反复出现,直到粉川变成了逃跑的凶手,直到他看见倒地的被害者也是自己。

电影里有两个关键的梦,一个是粉川的梦,他的梦很适合用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解读,粉川曾有一位好友,两人一起拍电影,那位好友始终比他的步伐快,也更聪明更受女孩子欢迎。后来好友死了,粉川也不再拍电影,成为了一名警察。粉川的梦就是他压抑着的欲望,梦中酒店走廊的被害者,既是他死去的朋友,也是他未竟的梦想。当粉川附身到凶手身上时,他才意识到杀死自己梦想的是他自己,而他一直以朋友的死来为自己辩护。因此他才会在红辣椒面前说自己不喜欢电影。

另一个关键的梦,是由时田进入冰室的梦开始,到结尾梦境和现实融合的,姑且称之为“大游行”的梦。伴随着DCmini的失控,不同人的梦境融合在一起,这个大游行的梦又可以看作是荣格所说的集体潜意识,也象征着越来越多不同人的梦境被融合了进来。

科技和梦境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我们能用科学解释梦境吗?这是理事长的话让我产生的思考。如果能像DCmini那样把梦境完整还原让我观看,我很好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问题是梦是很私密的,不是每一个梦都能示人。记得之前读费里尼的传记,他苦恼于自己做的梦,后来他见到了荣格,两人交谈的细节我不知道,看费里尼的反馈应该是荣格帮他解决了许多困惑,并且建议他将自己的梦画出来,后来费里尼画下的梦境集合出版了,中文版叫《梦书》。看过《梦书》之后我确信不是每个人都像他那样敢于暴露自己的梦。

我想参照费里尼记录梦的方式,但我不会画画,所以我就把梦写了出来。有时还可以借助梦境自我剖析,内心深藏的恐惧究竟为何。我尝试过分享我的梦,可我发现那些梦紧紧地和个体经历关联在一起,单独存在的梦,除非其中存在新奇的、能够激发灵感的或者有趣的东西,否则对于接收分享的人来说意义很小。

电影将近结尾的时候,红辣椒与敦子同时出现,敦子说“你不是我的化身吗?”,红辣椒说“也许你才是我的化生”。这对话让我想到了庄周梦蝶。费里尼在传记中的确有过梦更加真实的表述,繁中版的传记干脆直接把书名定为《梦是唯一的现实》。我不知道哪里才是现实,我别无选择,只能将现实当作现实,将梦当作梦。

文 / altair21
LEAVE A REPLY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