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黄飞鸿》)
我看《黄飞鸿》系列的时间比较晚,是2019年买箭影的三部曲套装时看的,后来还买了CC的三部曲套装,可惜转运回来泡水了,扯皮了半天也没得到赔偿。当时一口气看完了《黄飞鸿》的全系列作品,甚至还有一部是王晶拍的。此次重看只看了第一部。
关于《黄飞鸿》的主题,对于当年来说该是很丰富的,后来的《叶问》系列也继承了这些特点,并且在民族主义叙事方面更加激进。所以今天去看《黄飞鸿》难免会觉得电影在讲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特别是在近些年民族主义情绪愈发高涨的环境下。对我来说,越是在某种具有煽动性的话语甚嚣尘上之际,我就越是对它背后潜藏的毒害保持警惕。所以今天再看到一些民族主义叙事的电影,我会将它们视作迎合市场的投机行为,比如《唐探1900》。
《黄飞鸿》第一部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结尾部分借梯子设计的动作戏。这次看更注意文戏的部分。总体而言整部影片可看作是对好莱坞西部片的成功转译。关之琳很美,但也仅此而已,与西部片中的金发女郎是一样的。李连杰的文戏表演是有特点的,他比饰演叶问的甄子丹更适合在这种电影里抖包袱。让我不满意的也在于此,他表演时带着一股傻气,那些傻气支撑起了喜剧包袱,但也让影片的部分表达发生了偏移。
让我产生新思考的是传教士向黄飞鸿传教时,黄飞鸿说“我今天抓到个坏人,耶稣能帮我做证人吗?”初看时我没有太多思考,是因为这里的表达很明显,就像鲁迅说的学医救不了中国人,靠宗教信仰也救不了中国人。这次的新思考是由于李连杰表演带着的那股傻气,让我觉得他是在用更低维度的需求反问传教士。就像一个人跟你说“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你说“我饿了,我要回家吃饭”。的确,在黄飞鸿的视角中,眼下有更急迫的事,他只是基于实用主义的立场做选择。他的反问之所以不成立,是因为这两件事不是冲突的,只是一件事重要且紧急、另一件事重要不紧急。
我没有宗教信仰,以前是一个无神论者,现在是不可知论者。我以为,宗教信仰只有对活着的人才有效,而现实情况是,一些宗教或者一些宗教的某些时期以死后更美好的世界为饵让信徒献祭。我常自嘲自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怀疑论者,对上帝的怀疑也是其中一部分。就拿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来说,我会想到他们以犹太教信仰为主。如果上帝存在,为什么还要让他们遭受如此命运?我读过一些材料,但都不足以说服我。特别是在大屠杀的背景下将苦难视作上帝的考验,这与在动态清零时期歌颂苦难的宣传文章别无二致;如果说人的局限性让他无法了解上帝的意图,让人不去思考灾难产生的原因,而只是相信善良终将获胜,这难道不是对房间里的大象视而不见吗?我又想回到Day1中提到的格劳孔之问,在我看来,如果不直面那个问题,行善就不是真的行善,而是信仰领域的阿Q精神;如果说上帝赋予了人行善和作恶的自由意志,大屠杀的恶行是那些为恶者的自由选择,那在这样的事件中,上帝本身是缺席的,即有无上帝是没有区别的,上帝不承担作恶的责任,不在抵抗恶的过程中对信徒提供帮助,却要分享善行的功劳——看,你们得救是因为信仰了上帝。还真有作家在经历过磨难之后更坚定了对上帝的信仰。但我认为,这种说法对于那些在大屠杀失去生命的信徒来说是极不公平的,他们的信仰不见得就比幸存者脆弱。如果死亡是考验,那么人死了,然后呢?将他们的家人留在悲伤中吗?他们被屠杀,是因为有坏人想杀他们,仅此而已。伯格曼拍摄过“上帝沉默三部曲”,如那三部电影一样,在大屠杀的整个过程中,上帝是沉默的。事后为大屠杀做解释的,不论是历史学家还是哲学家,也都是人,不是上帝的使者,上帝仍然是沉默的。他沉默得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被人们cos成了一个调皮的弗洛伊德,无论怎样都能够自圆其说。年轻时,我不信仰宗教的原因在于我认为那是人类社会早期阶段便于统治人的一种手段。后来我成了不可知论者,是因为看到了许多比我更聪明的人在晚年都开始相信上帝。我现在仍然对许多问题毫无头绪,但我知道渎神的言论在一些国家是会被判入狱的。或许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本片的时代背景处在一个我们最耳熟能详的,饱受屈辱的时期。黄飞鸿也是抱着救亡心理但感到无力的人,他有骨气,可惜不是一个文人,割掉了严振东的辫子却没想到割下自己的辫子。黄飞鸿找的出路,就像主题歌里唱的那样,是男儿当自强。他收编民团,教人习武,可功夫哪里抵得了洋枪。最后黄飞鸿用梯子登上洋人的船,用洋人的火炮轰击洋人。似乎是在说,男儿当自强不是用功夫对抗洋人,而是用功夫抢来洋人的武器对抗洋人。
影片里有多次下跪的动作,如果说徒儿们向黄飞鸿下跪,可以以其中的悔罪心理类比宗教中的忏悔。那么影片结尾处一众被解救的女子向当差的下跪就无法和宗教类比了。让我感慨的是在近些年的国产片里仍然能看到某些走投无路的人向政府官员下跪,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因为现实中仍有这种情况。下跪鸣冤、下跪讨薪、下跪请求网开一面,似乎在我们的文化中,跪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动作。黄飞鸿的救亡理想在后来被另一群人实现。我们迎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却也同百余年前的人一样仍要对当差的下跪。那场救亡的影响力持续至今,可它究竟剪掉了多少人心中的辫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