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 20180624

Sec.01

今天把博客上的歌单整个都换了,距离上一次换大概隔了两年吧,实际上这两年博客也没怎么写过。

原本想着换歌单发个微博就得了,但似乎有装X秀品味之嫌,那我索性发个博客好了,顺便也说说最近的私生活。

此前主页有五首歌:Don McLean 的「Vincent」、程璧翻唱的「恋恋风尘」、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我不喜欢的电影《断背山》的插曲「I don‘t want to say good bye」、贾樟柯《山河故人》里用到的叶倩文的「珍重」,为了不让自己忘记曾经用过的歌曲,我在网易云音乐上建了一个歌单,然后发现程璧版恋恋风尘也加入了灰色军团。

新歌单只有四首:在是枝裕和小说版《步履不停》里看到的「ブルー.ライト.ヨコハマ」、《杀死比尔》中使用过的一段配乐「Einsamer Hirte」,我对港片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情,似乎对粤语歌也一样,这次的粤语歌是张国荣的「洁身自爱」,第四首本来想放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这首曲子库斯图里卡在《地下》里用过,但是有点长,刚好今天随机播放红心音乐的时候放到了安哲《永恒和一日》里的「eternity theme」,气质也非常不错,便改选了这首曲子。

Sec.02

月初李曌宇带着他妈妈来北京,于是我请了两天假原本打算带他们去玩,第一天脚就磨出了泡,加上天气热,第二天我可耻的在家躺了一天。

来之前李曌宇去探望过我妈,那时她刚刚做完胆囊手术,大概是我妈跟他说了,我每天晚上基本都在看电影,他一个劲儿跟我说看电影没用,向对其他人一样,我也不知道如何让他理解:电影不只是他看到的这些形态。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归咎于我国艺术鉴赏教育的缺失,但在一些人眼中,多少有些拉不出屎怪地球没引力的意味。

高中的时候我就觉得李曌宇没有我成熟,现在他终于成熟了,不过我也成熟了,所以他依旧没有我成熟。让我比较担心的是他也逐渐形成了「读书无用论」的观念,这个「读书」不是泛指上学,而就是指表面意义上的读书。

我无奈的发现如果聊人生和世界,我跟他始终无法处在同一位面。遂放弃了在这些话题上进行交流。他会觉得我心里憋着事,我没办法向他解释,便翻出了《月亮和六便士》里的一段话: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 。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 ,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 ;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 ,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 、不确定的 。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 ,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 。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 ,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 ,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我们好像住在异国的人 ,对于这个国家的语言懂得非常少 ,虽然我们有各种美妙的 、深奥的事情要说 ,却只能局限于会话手册上那几句陈腐 、平庸的话 。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思想 ,而我们能说的只不过是像 “园丁的姑母有一把伞在屋子里 ”这类话 。」

他读了两句之后不看了,跟我说这不是一本好书,虽然感觉他过于狭隘,我还是试着去理解他,他似乎想要避开一切的负面情绪,以让自己看上去很快乐,联系到部队里的意识形态强灌,好像也有了一种解释。但我们毕竟都是孤独的,我也不知道我通过他传递出的符号对他的情感把握的是否确凿。

抱持着这样的心态,最后我在朋友圈里发的几张照片有意选择了一些阴影留在他脸上

Sec.03

在我一年多的影痴路上,曾经有三个阶段的个人状态非常好,其中两个阶段是和一个姑娘每周聊一次电影,那段时间开始拉片、精读,当然不是所有的影片都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不见得能看懂,对于易于理解的电影有时也会存在过度解读的情况,但那一个过程下来个人的成长很迅速。如今再回过头去看,我还能记得《悲情城市》里面几个镜头的景别、机位,如果不是和别人聊电影,我是断然不会去重看这部我人生中遭遇的第一部大闷片的,但我不得不承认,这部影片很棒,我至今还时常想起其中某些段落。

实际上那两个阶段精读电影所做的笔记已经可以扩展为影评了,不过我这个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写。

而第三个阶段呢,就是从现在开始的写影评了。我至今写过三篇影评,每篇间隔了差不多四五个月,第一篇是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第二篇是库斯图里卡的《地下》,第三篇是 PTA 的《魅影缝匠》。在我的博客里都能够找到。老实说,我觉得这三篇文章都不算是影评,也不算是观后感,有些四不像。尽管如此,我还是打算给大厨的公众号每月供一篇稿,即使她觉得我词汇量匮乏、不会用标点、经常写病句,但我还是能包容她,谁叫她是我女朋友呢。

《魅影缝匠》是上个月写的,这个月原本打算写李沧东的《燃烧》,但鉴于该片以打破戛纳场刊评分纪录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加之李沧东的质量保证,影评已是铺天盖地,我粗看过一些,掂量了一下如果我自己要写也写不出什么新意来,即使有的公号推送的文章观点浅显到看过电影的人都能看出来,我也懒得去写了,如果写不出新意,的确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按照大厨的说法「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那天突然想到了北漂,进而想到了《后来的我们》,进而想到了关于东漂的《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所以这个月可能会写后者,打算重看一遍,就不拉片了,不过最近世界杯期间都没怎么看电影,也算一个时间上的不确定因素吧。

虽然写完恐怕也没多少人能看到,但是写影评的过程对于一个影痴来说是成长的一个很好的捷径。

Sec.04

2018.10.22:原本这里有几段介绍大厨的文字,由于我的求生欲过强,把它们删掉了 :-p

文 / altair21
LEAVE A REPLY

loading